全球每天丟掉的40億只舊口罩 除了變成垃圾還能做什么?
信息來源: 瀏覽次數:1052 發布時間:2021-10-19
你有想過,每天丟棄的一次性口罩都去哪里了嗎?
在我國,一般情況下,居民生活產生的廢棄口罩會跟「干垃圾」或「其他垃圾」一起送往焚燒處理。其中,一些城市會通過口罩焚燒來發電,也算是一種能量回收。
意大利設計師 Tobia Zambotti 的想法更有創意一些:他把廢棄口罩做成了「羽絨服」。
關于廢棄口罩的 100 種想象
遠看這件冰藍色的「羽絨服」,你可能只覺得顏色挺清新,蓬蓬的看起來很暖和。
走近才發現,它的填充物不是鴨絨鵝絨,而是一個個完整的、用過的廢棄口罩。
今年 8 月,Zambotti 收集了大約 1500 個散落在冰島街頭的廢棄口罩,將它們存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一個月,并用臭氧進行徹底消毒。隨后,他將這些「原料」運送給芬蘭的一位時裝設計專業學生 Aleksi Saastamoinen,最終做出了這件不同尋常的羽絨服。
Zambotti 和 Saastamoinen 將這件羽絨服稱為「Coat-19」。他們特意用半透明的防水材料做羽絨服的外層,希望這些清晰可見的口罩,可以警醒大家注意「疫情帶來的、荒謬的環境污染問題」。
據美國《環境科學與技術》雜志報道,全球每月使用和丟棄的口罩數量約達 1290 億個,其中大多數是一次性的。而國際環保組織 Oceans Asia 估算,2020 年預計有 15.6 億個口罩流入海洋,相當于產生了 4680 噸至 6240 噸的塑料污染。
海灘上隨便走一趟,就能撿到幾十只口罩
一次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是聚丙烯(polypropylene,簡稱 PP),本質上也是一種塑料,需要長達 450 年時間才能分解,這對海洋生態來說無疑是「雪上加霜」。
在口罩大批闖入海洋生態這一兩年,有企鵝將它誤當成食物,海鷗雙腳被它纏繞無法飛行,海龜的口鼻被纏住導致死亡……在陸地上的我們看來,口罩是防護工具,它卻成了海洋生物的「奪命武器」。
Zambotti 發現,聚丙烯纖維可以用來制作廉價羽絨服的填充物。他于是有了「口罩羽絨服」的回收創意。
在這之前,Zambotti 也收集過街頭廢棄口罩,在消毒后保持完整形態,做成了沙發坐墊「Couch-19」。他特意將沙發設計成冰山的模樣,希望人們能意識到,一次性口罩的隨意丟棄和處理不當是個大問題。
韓國大學生 Haneul Kim 也留意到相似的問題。
去年 6 月,他在學校設立了一個口罩回收箱,收集到 1 萬只廢棄口罩,并向工廠要到了超過 1 噸有缺陷的口罩。Kim 將口罩放置消毒,去掉松緊帶和金屬條,再在超過 300 攝氏度的高溫熔化加工,最后做成了他的畢設作品:9 把「口罩凳子」。
Kim 稱,希望這些五彩斑斕的凳子,能幫助大家創造性地思考如何解決廢棄口罩污染問題。
既然塑料是可回收的,我們為什么不回收由塑料制成的口罩?
做文具、造桌椅、修馬路……廢棄口罩的「下半生」
Zambotti 的「口罩羽絨服」和 Kim 的「口罩凳子」,聽起來更像是獨立的藝術設計項目。
但放眼全球,除了環保機構會定期組織到海灘上撿塑料垃圾和口罩,其實也有一些更大規模的「廢棄口罩回收行動」正在進行。
法國的一家初創公司 Plaxtil,從 2020 年 6 月開始推出回收口罩的解決方案。
一開始,他們跟當地社區合作設立 50 個口罩回收點,3 個月內收集了超過 70000 只口罩。收集回來的口罩會先隔離至少 4 天,去掉松緊帶和金屬條,壓碎再通過紫外線殺菌消毒,最終制作為跟塑料相似的材料,用來生產三角尺、直尺和量角器等文具,給當地學校學生使用。
今年 5 月,巴黎市政府發起口罩回收行動,在多地設置了回收點,也跟 Plaxtil 簽署了 10 萬歐元的合作協議,將部分口罩交由他們回收處理。據稱,回收 1 立方米口罩的成本為 311 歐元。
在美國,TerraCycle 公司向小企業或家庭出售用于一次性口罩的回收盒,裝滿后寄回,這些口罩會被送往加工廠進行處理?;厥粘伤芰项w粒后,再賣給第三方制造商,變身成為長椅、地毯或裝運托盤等。
先收集,再回收,采取類似模式的公司不少,但一般都強調不接受醫療用的廢棄口罩。而英國的 TCG 公司(Thermal Compaction Group)則有點「另辟蹊徑」。
TCG 公司跟英國 7 所醫院合作,為醫院提供專業的加熱設備,可以在 1 個小時內,將醫院用過的防護服、窗簾和一次性口罩等加熱制成 1 米長的原材料,后續回收用于制造塑料椅子、水桶和工具箱等。
看起來凹凸不平的「大板磚」,就是口罩回收制成的材料
而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(RMIT)有另外的想法——將 1% 的口罩和 99% 回收的建筑材料混合在一起,制成鋪路的原材料。
研究團隊將回收的口罩加熱消毒后剪成條狀,再跟回收后的建筑碎石和混凝土混合,發現最終形成的材料在承重、耐熱、耐濕等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。
混合后的鋪路材料樣本
鋪設 1 公里的雙車道可以消耗約 300 萬個口罩,研究團隊稱,這種材料鋪設的道路會更堅固且具有韌性,但具體可行性還有待測試實踐。
讓口罩變得更環保,可行嗎?
由于口罩回收成本較高,同時出于公共衛生考慮,不少觀點認為,集中填埋或焚燒才是目前更高效的做法。
加拿大非營利組織 FCQGED 計算稱,回收 1 噸廢棄口罩的成本約為 45000 美元,但聚丙烯這種材料本身每噸的價格只在 1500 美元左右——如果沒有政府的大量補貼,大規模的口罩回收計劃不太可行。
如果后期無法完美解決,那,能不能從一開始就避免問題發生?
在口罩污染問題引起關注后,研究可降解口罩成了一種新趨勢。聚乳酸(PLA)、聚酯纖維、大麻、棉紙、木纖維等材料都成了口罩原料候選,另外,也有一些廠商在研發可降解的聚丙烯(PP)熔噴料。
以聚乳酸(PLA)為例,這種材料被稱為「綠色塑料」,以玉米、小麥、木薯等植物為原料制成。據稱,用 PLA 做成的口罩,焚燒時不會釋放氮化物、硫化物等有毒氣體,在堆肥條件下也完全可以被降解歸于自然。
PLA 材料的自然降解過程
但這類「環??谡帧鼓壳傲慨a不算多,而且消費者也有自己的擔憂:如果口罩更換材料,它的防護過濾能力會受影響嗎?還能好好保護我不受新冠病毒感染嗎?
我試著打開淘寶搜索「可降解口罩」,發現只有 6 個相關選項。其中,最暢銷的一款口罩月銷量也只有 38 只——要用可降解口罩代替現在的一次性口罩,恐怕還需要些時日。
回到眼前,世界自然基金會塑料廢物和業務負責人 Erin Simon 指出,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是人人都在用口罩,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正確丟棄口罩。最有效減輕污染的做法,是將丟棄口罩扔進有蓋的垃圾桶,不讓它有機會流入海洋、湖泊和河流。
另外,有環保機構建議,為了海洋生物著想,丟棄口罩前可以先將繩子剪掉。
被口罩緊緊纏住雙腿的海鷗
隨著全球疫情陣線拉長,我們還將與口罩共存較長一段時間。
不管是探索回收方案,還是尋找更佳的替代原料,每月丟棄 1290 億只口罩帶來的污染問題,也是時候該正視起來了。
https://tech.ifeng.com/c/8ALIU3ODfYR
全部評論
添加表情